师生风采
当前位置: 学校首页>>师生风采>>正文

张军:厚积薄发,做有准备之人
2019-09-17 11:07     (点击数:)

2019年7月13日——15日,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复赛在西安科技大学临潼校区举行。

7月15日,我们项目参加省级路演答辩结束。

晚上大约十点,我们团队师生接到教务处苏铁柱老师电话:我们的项目——秦丰种业:繁得良种慰苍生——入围金奖了!我们几人顿时兴奋地像个孩子一样跳跃起来。我深深地松了口气,一年多的努力总算有了结果。

历经暑假的“冷却”,静下心来思考,本次能取得较好的成绩是长期积累和多方努力的结果。我将这些分享出来,希望能够给准备来年互联网+的团队一些参考。

要特别熟悉赛事规程。我的青年导师制导师张晓虎教授的一句话印象令我特别深刻,“要想把一件事情弄成,就要熟知游戏规则”。我们在给学生上课时,首先看的是课程大纲,其次就是互联网+大赛的大纲。结合学院的创新创业课程,我把互联网+这几年相关内容研读了几遍,特别是有关比赛采分点,逐一做了分解。另外去年我全程跟随张晓虎教授团队的互联网+项目,这也对我帮助很大,特别是专家点评时,我就去琢磨他们的关注点。只有自己心里有底,在指导团队时才会有的放矢。

要有切实可行的创意。很多同学走的是“创意组”,但是“创意”不仅仅是一个新颖的idea。用指导专家的话来说“万事俱备,只差投资”。确定做种业公司这个项目后,因为受到农业种植季节性强这一特点影响,我们团队结合良繁中心的工作,提前有意收集了一些照片、地区应用证明和采访视频,这些资料就使得“繁种”很有必要、“卖种”不愁市场。今年我现场观摩了陕西省的冠军争夺赛、网络观摩了江苏省的冠军争夺赛。给我最大的震撼就是“初创组”几乎都有实体经营,并且获利。随着国家对互联网+的重视,参赛项目逐年的迅速增加,相信这一趋势会更加明显。

要有“传承”理念,就“短”补“短”。互联网+项目比赛不问英雄出处。现实是我们的本科生主持的项目可能要和来自其他学校博士生主持的项目去PK,学生“短”在了自己从事项目的时间上。如果内容仅局限于学生自己的东西,会略显单薄,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老师科研项目的延伸。为此我挑选了几个对种植业感兴趣的学生,提前参与项目的应用研究。学生“传承”了老师的科研成果,在合适的时间遇到了自己愿意从事的项目,并且做了相关的工作,这样既真实有效,也增加了项目的厚感。

要有执行力强的学生团队。跟很多老师交流时,都会说到中途更换学生的情况。我认为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团队构建不合理。在团队人员组成上,要找能干实事且愿意干的学生。期末临近考试,团队成员为了打磨项目,和时间赛跑,主动要求通宵修改。考完试放假正值省赛,未能去现场参赛的学生主动要求留宿几天“待命”(随后证明这一举措是必要的。赛前准备过程中发现一个合同扫描不清晰,我们也没带原件,一个电话就解决了,给团队节约了宝贵时间)。

要珍惜学校提供的每一次训练机会。从学院初赛、校级初赛、校级决赛,每一环节都凝结了学校的关怀与指导。每次学校请来的专家,我们要带上自己的项目多请教他们,也许他们的一句话就会点活一个项目的瓶颈。此外,学校领导和教务处负责人多次到项目打磨现场指导点评、加油鼓劲,苏铁柱老师全程为我们服务,我也借此机会向他们表示感谢。

最后,时间永远是旁观者,所有的进步都是在平时的点滴中积累而形成的。厚积薄发,做有准备之人,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上一条:李小奇:将科研融入生活的清流
下一条:2019年陕西省优秀教师崔孝炜
关闭窗口

分享到:0

陕西省商洛市北新街10号   邮政编码:726000

0914-2312156

版权所有 2017 商洛学院     陕ICP备17012126    陕公网安备611002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