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0年工作回顾
2020年是我校加快推进“一流学院”建设的重要一年,全校师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内涵建设,学校各项事业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
(一)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党建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持续走深走实。全体师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持续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热潮,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持续巩固。
——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出台实施《中共商洛学院委员会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实施细则》,夯实管党治党责任。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推行党员积分制,开展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对73名党支部书记进行党务工作培训,27个基层党组织完成标准化建设,发展党员495人。
——持续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开展干部竞聘(争)上岗工作,选拔任用处、科级干部41人。举办2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专题培训班,全体处、科级干部坚持用“延安精神”“西迁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自觉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实际行动。
——民主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成功召开三届八次教代会,教职工“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用心做好校友工作,凝聚校友力量。坚持做好统战工作,12名教师被认定为陕西省无党派人士代表,民进支部获评民进商洛市“先进集体”。
——纪律作风建设走向深入。深入开展赵正永严重违纪违法案“以案促改”教育活动,组织处级干部参观警示教育展,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扎实开展“四个查一查”和“四个专项工作”整改,修订落实《商洛学院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实施办法》,坚决遏制不正之风。认真做好纪检监察工作,“三转”持续深入,“四种形态”运用成为常态。
(二)落实党管人才原则,招才引智力度持续加大
——建章立制优化人才工作机制。召开首次人才工作会议,出台《商洛学院关于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等规章制度,破除人才工作体制机制障碍。与陕西师范大学签订《支持教师教育创新发展框架协议》,为师资队伍建设创造条件。
——师资队伍建设加快推进。全年引进博士、硕士60人,聘任兼职教授3人,新增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教师4人。1名教师荣获陕西省“高等教育师德标兵”荣誉称号,1名教师荣获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名教师入选陕西省第二批“特支计划”。狠抓师德师风建设,2名教师获“陕西省岗位学雷锋标兵”称号。
——人事制度改革持续推进。修订出台《商洛学院岗位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按绩付酬、多劳多得”的分配机制更加完善,分配制度改革持续深入。出台《商洛学院引进人才专业技术职务特别评审办法》等规章制度,为教师职业发展创造条件。
(三)聚焦内涵建设,“一流学院”建设成效显著
——学科建设持续推进。加快推进1个重点学科、4个培育学科建设,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示范工作站顺利通过教育厅绩效考核,3名教师受聘工作站导师。积极参与2020年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申报工作,为后续申报工作积累了经验。
——专业和课程建设扎实有效。新增省级“一流专业”5个,开设新专业1个。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引入优质在线开放课程90门,1门课程被认定为陕西高校疫情期间本科在线教学典型案例。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再获佳绩。出台落实《商洛学院关于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十条意见》,深入开展“思政课大练兵”活动和“四好思政课”创优行动,2名教师在陕西高校思政课教师“大练兵”省级展示活动中分获“思政课程教学标兵”和“课程思政教学能手”荣誉称号。
——教育教学改革业绩显著。新增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课题1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项。3项新工科、新农科项目获批省级立项,其中1项新农科项目获批教育部立项。获批陕西省“1+X”职业技能培训试点14个。实施“名师引领计划”推动课堂创新,3名教师在陕西省第三届高校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中分获一等奖、二等奖和优秀奖。新建实践教学基地16个、教学实验室8个。学校入选教育部“2020年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筹建合作院校。
——学科竞赛和“双创”教育获奖立项再创新高。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师范生微课大赛等全国性比赛中荣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12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省级立项87项、国家级立项25项,在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陕西赛区省级复赛中获1金3银4铜优异成绩。
(四)落实科技强校战略,科研工作取得持续进展
——科学研究成果丰硕。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获批省(部)级项目47项、横向项目173项。获陕西高校科学技术三等奖2项,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1项。《商洛学院学报》入选“陕西省高校优秀期刊”。
——平台和队伍建设持续加快。新增“陕西‘四主体一联合’秦岭健康食品配料及核桃产业技术校企联合研究中心”等3个省级平台,“商洛发展研究院”被认定为陕西高校新型智库。1个科研团队获批陕西省高校青年科技创新团队。20名教师入选省、市科技特派员。新增4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个市级科普基地。
——产教融合持续推进。获批省科技厅服务地方重点项目1项,省农业厅培训项目1项,“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重点实验室”研究课题11项。获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铜奖1项,学校被评为“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优秀组织单位”。4个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获得省委教育工委认定。
(五)深化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学生工作质量稳步提升
——学风建设助力学生成才。深入开展“不负青春韶华 争做新时代文明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文明素养。学风建设成效明显,267名学生考研上线。学校入选全省“十佳易班共建示范高校”和“高校征兵工作先进单位”。《中国教育报》对我校学生工作进行了深入报道。
——学工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新增辅导员18名,学工队伍得到充实。5项学工研究课题获省级以上立项。荣获省委教育工委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评选活动一等奖2项、三等奖4项。1人入选省级“优秀辅导员”。
——学生资助工作圆满完成。2020年发放各类奖助学金2131万元。为526名毕业生发放一次性求职补贴53万元,为65名入伍学生申请核发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及学费资助金67万元,学生医疗保险实现了全覆盖。
——招生就业工作再谱新篇。招录新生3527人,一次性完成招生计划,生源质量稳步提升。努力克服新冠疫情影响,抢前抓早谋划毕业生就业工作,与湖州市签署《城市定制班合作协议》,开启了在南方经济发达地区实施“实习就业一体化工程”的新格局,被《中国劳动保障报》报道。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71.5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困难毕业生实现了“应就尽就”。
(六)大力推进开放办学,合作交流持续走向深入
——对外合作持续深化。继续深化与韩国、马来西亚、西班牙等国(境)外高校合作,与4所高校达成合作意向。2名教师完成国家公派访学任务,2名学生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匈牙利互换奖学金项目,7名学生赴马来西亚和波兰3所高校深造。
——校地合作不断深入。与中国建材西安墙体材料研究设计院等企事业单位签订协议,与洛南县人民政府签订《协同育人框架协议》,校地校企合作不断深入。学校获批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和陕西省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
(七)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师生健康和校园稳定得到保障
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市疫情防控工作要求,靠前部署、主动发声、严格管理、精准施策,攻坚克难做好复学复课、招生就业等各项工作。14个“党员先锋队”、700余名党员踊跃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师生党员自愿捐款27万余元,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有力保障了校园稳定和师生生命安全。
(八)积极践行高校社会责任,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助推商洛打赢脱贫攻坚战。选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驻村扶贫,持续巩固镇安县和坪村脱贫攻坚成果。深入推进“双百工程”,对接丹凤县产业需求深化帮扶工作机制,认真落实消费扶贫任务,学校连续第四年入选省委教育工委“双百工程”工作先进单位,我校扶贫工作入选“全国教育扶贫典型案例”。
——全面助力地方产业行业发展。开展“科技之春宣传月”培训活动,受众2000余人次。实施“国培”计划,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及各行业人员3860人。积极打造“空中科技馆”,为商洛和甘肃省岷县山区师生开展线上科普活动,受益师生数千人,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赞誉。
(九)积极推进“三全育人”,校园文化建设卓有成效
——思想政治工作扎实有效。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22次,校领导带头走上讲台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出台实施《商洛学院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实施方案》,全面构建十大育人体系。扎实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意识形态阵地可管可控。获批陕西省思政工作重点研究基地,填补了我校思政工作省级研究平台空白。
——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显著。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广大师生积极唱响爱国奋斗主旋律。疫情期间,一大批师生胸怀大局,冲锋在前,无私奉献,凝聚起校园防疫抗疫的强大力量。
——校园文化建设亮点纷呈。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深入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开展青年志愿服务32次,1名教师荣获“第十二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学校荣获全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
2020年,稳定安全、资产管理、后勤保障、财务管理、离退休等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业绩显著。学校发展成就获学习强国平台、陕西日报等各大主流媒体报道。陕西电视台第一频道《我们的榜样》栏目以《根植地方做贡献立德树人谱新篇》为题,对我校进行的15分钟专题报道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二、“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和“十四五”时期发展思路
(一)“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
“十三五”时期,是学校“稳基、提质、增速,夯实本科办学基础”的重要阶段,校党委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统筹谋划发展思路,持续完善顶层设计,抢抓机遇、深化改革,着力破解发展瓶颈,带领全校师生凝心聚力、苦干实干,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事,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绩。
1.党的建设开创新局面,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召开第二次党代会,确定了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严格落实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党的建设持续加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效显著,思想政治工作扎实有效,党委班子3次荣获陕西省属高校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优秀等次。
——顶层设计持续优化。稳步推进机构改革,持续加快制度建设,以“一章八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得到优化完善,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干部队伍全面加强。推行处、科级干部竞聘(争)上岗制度,选拔任用干部136人。常态化开展干部培训教育,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全体干部自觉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2.“一流学院”建设开启新征程,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人才队伍建设稳步加快。引育并举打造“四有”好老师队伍,引进教师202人(其中博士51人)。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业务培训,稳步推进人事分配制度和职称制度改革,20人次入选省级各类人才项目,19名教师在全省高校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奖25项,15名教师荣获陕西省“教学名师”“师德标兵”“岗位学雷锋标兵”等荣誉称号。
——教育教学工作硕果累累。落实“四个回归”,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新增教育部各类项目66项,陕西省教学成果奖4项、新工科和教改项目12项,省级“一流专业”8个、“一流本科课程”9门。在“互联网+”大赛陕西赛区省级复赛中获3金8银14铜的好成绩,连续三年获得金奖,名列全省同类高校前茅。
——科技工作突飞猛进。实施“科技强校”战略,获批省级科研平台6个,陕西省高校青年科技创新团队2个。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61项。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4项、陕西高校科学技术奖8项。《商洛学院学报》入选“全国高校社科优秀期刊”。
——开放办学持续推进。先后与15所国(境)外高校签订合作协议,与9家地方政府、31所国内高校、151家地方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学校影响力不断提升。
——服务社会广受赞誉。对接地方产业需求建成4个博士工作站,建成陕西首家健康食品领域产业学院(森弗健康学院)。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开展技术服务2000余次。扎实做好“双百工程”“两联一包”扶贫工作,4次入选省委教育工委“双百工程”工作先进单位,被评为“陕西省脱贫攻坚先进帮扶单位”。
3.校园基本建设迈上新台阶,为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北新街和张村校区环境持续改善。北新街校区建成综合教学楼、4栋学生公寓和青年教师公寓,校园环境持续优化。张村校区实践教学基地建成投入使用。
——丹江校区正式启用。先后购买商洛高新区企业两块土地213亩,投入2.6亿元建设丹江校区,超市、餐厅等生活服务保障措施及时到位,3个学院3000名师生顺利入住,“一校三区”办学格局基本形成,几代商洛学院人的美好夙愿得以实现。
4.职工民生福祉得到新改善,为高质量发展凝聚了民心民力
——职工子女“入学难”问题得以解决。积极争取省教育厅专项资金,与商州区人民政府合作建成附属小学和附属幼儿园,教职工子女“无学区、上学难”问题得以彻底解决,也为学校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
——职工“住房难”问题得以解决。通过团购方式解决职工住房问题,近百名职工住房条件得以改善,教职工归属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5.办学条件实现了新跨越 ,为高质量发展积蓄了强劲动力
——省市共建取得实质进展。深入推进校政合作,商洛市人民政府给予丹江校区土地回购补偿1010万元,决定“十四五”期间每年给予学校500万元经费支持,将学校事业发展纳入商洛市“十四五”规划,并将学校未来迁建至南秦新区事项列为重点工程。
——社会捐资助学成效显著。广泛联系社会资源,接受西安梵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爱心企业无偿捐赠的疫情防控物资和信息化教学设备,为学校建设5G影院、多媒体教室,安装空调、智能监控等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首批捐赠金额超过3000万元,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各位代表、同志们:经过五年艰辛努力,学校“十三五”各项主要指标基本完成,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持续完善,本科教育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