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学校首页>>新闻>>综合新闻>>正文

让金色名片更加闪闪发光
2016-04-14 10:37 宣传部    (点击数:)

学校“双代会”召开后,宣传部就党委书记、校长刘建林在大会上的报告采访了部分教师,将他们的感言以《商洛学院—— 一张金色的名片》为题刊发在校园网上。文章刊发后引起了广大师生的热议,更多退休干部、教师、学生纷纷来稿,抒发对学校发展前景的美好向往和建设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决心与斗志。现将部分师生的感言择要刊发如下:

党委书记、校长刘建林讲话原文:

商洛学院是镶嵌于商洛大地上的一张金色名片,是飘扬在丹江河畔上空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她支持着商洛城市社会品质的提升,支撑着商洛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正在用我们的努力致力于这张名片闪闪发光,致力于这道风景线更靓更长,致力于商洛城市品质的不断提升,致力于强力推动商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努力为国家高等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商洛学院是我们的共同家园,是我们每个人发展的平台和依靠,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学校的信誉和声誉,以满腔热情投身学校发展,使学校成为大家获得更好生活、实现人生价值的坚强后盾;我们要通过“政策支持、舆论引导、制度约束”,让“想干事、愿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教职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待遇,并以此为导向,让更多的商洛学院人满腔热情的投身学校发展,让更多的商洛学院人有尊严有风范的生活在商洛这片大地上!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经常问问自己“我是谁?我是有组织的,组织是有纪律的。”我们在为学校发展进步欣喜的同时,再问问“我为学校发展做了些什么?我有哪些成绩?我还能再做些什么?”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广大教职员工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锐意进取、拼搏奉献,就一定能顺利实现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就一定能继续开创学校发展的新局面,就一定能将我校建成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内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谱写出学校发展的新篇章!

左晓民(原商洛学院党委副书记):校党委提出要着力打造商洛学院这张“金色名片”,是对校地关系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体现了对学校定位的深度把握。如何才能实现这一愿景呢?笔者以为要更加着力于学校内涵价值的发掘和提升:

第一,要更加精准地聚焦于培养目标。学校的终端产品是学生,是掌握了专业知识技能的具有全面发展潜能、适应地方与社会需求的人才。转型发展的终极目标必须锁定在学生身上,体现在他们对社会实用价值的提升上。这就要求我们的主办者能够把应用型从顶层设计精确地贯穿于专业的建构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和每一个环节。应用型的命题不仅在于力求避免校际之间的同质化,而且也要力求克服校内院际、专业之间、课程之间的同质化。转型发展对学校是一场从体制、机制到方式,从思维到实施全方位全领域的深刻变革与创新。转型的原点始于社会需求与学生规格的矛盾,检验转型的成败得失的标准也在于这一矛盾的解决,即学生的适应力、竞争力、发展力的表现情况。一所高校的品牌是镌刻在学生身上的。

第二,要更加精准地聚焦于学校生态文化的建设。学校的主打产品是学生,但不能把学校办成一所工厂,尤其是不能办成传统工业化时代那样的工厂。如果要打比方,我们要建构的是信息化时代多规格、个性化的社会“订单”,而非大规模生产流水线生成的集约化“产品”。打造学校生态文化,就是致力于提高人才在商洛学院这块土地上的适生性、优生性。以教师为主体的多样化人才成长所需的沃土肥壤我们大都能提供,众多专业学子的多样化学习营养要素我们大都能满足。真正要形成“要我教、要我学”向“我要教、我能教、我好教”“我要学、我能学、我好学”的转变,使每位师生乐教乐学乐成长。我们的制度设计、文化氛围、改革供给既能与学校目标精准对接,相互又和谐配套,达到汇集正能量且激活每个人释放正能量的软硬环境建设的目标。

第三,要更加精准地聚焦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化。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对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占有。我们的历史积淀、起点、环境等制约造成优质资源先天不足。摆脱这种被动局面,一靠开放引进,二靠自身的提质。前者起高端引领的作用,后者解决夯实基础的问题,其中学历的提升是重要途径,且显示度高。但最具持续性的是发展方向的引领,就是用方向整合资源,以方向引领和提升资源(这里资源主要指教师的职业修养、专业素养和能力)。方向不是孤立设置的要素,而是指围绕专业的方向群,包括人才培养的方向、课程设置的方向、教师的教学及研究方向、学生的学业方向。方向之间要形成上下左右互联互通的网络结构,把方向整合好,就能把资源整合好,无论师生个体还是校、院整体就能假以时日,使学校教育教学资源达到优质化,使我们的“短腿”变成“长腿”。

郭英勇(校友工作处处长):有作为才有地位,才有尊严。这于个人于学校都是一个道理。商洛学院作为商洛唯一一所全日制本科院校正如贾平凹先生讲的那样:它寄托了商洛地区领导、群众、全社会的期待和希望。切实根植商洛,不断提高服务地方能力,在商洛城市社会品质的提升,商洛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中建功立业有作为是商洛学院人的历史使命。一代代商洛学院人和校友们正在前赴后继为此努力着。走出国门一步代表国家形象,走出校门一步代表学校形象,学校的信誉和声誉是我们有尊严地立足商洛的根本,学校荣辱与每个师生戚戚相关,在这一原则面前我相信商洛学院人的智慧与自觉!40年办学历程和升本10年风雨,一代又一代商洛学院人扎根山区,无怨无悔、艰苦奋斗,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书写着学校的昨天、今天,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成为新发展理念的新的历史节点上,争创一流应用型大学的目标己经成为全校师生的共识,我相信在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院上下立足岗位、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拼搏奉献,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杨增强(人文学院院长):刘建林书记在双代会上提出的“名片”概念,是一种文化自信。商洛学院四十年的办学历史证明,商洛学院对商洛的基础教育、商洛的历史文化传承、商洛民众的文化素质、商洛在陕西乃至全国的知名度、商洛的干部队伍构成、商洛尤其是商州区城区民众的文化生活等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大而积极的影响作用。商洛的社会面貌的改观,离不开商洛学院这张金色的名片。

为了使这张名片更加闪闪发光,作为商洛学院人,我们应该怎么办?那就是首先要有家园的认同感。商洛学院人要有认同感,商洛社会、商洛政府、商洛人民都应该有认同感。这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学院是商洛大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我们要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在行动上步调一致,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在目标上志存高远,在追求上高尚卓越。

作为商洛学院人,建设商洛学院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建设好?关键在于明白自己的角色,即时刻提醒自己:我是谁?人的一生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搞不明白自己的坐标位置。三千年前,希腊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的石柱上刻着塔列斯给人类留下的圣谕:人啊,认识你自己。我们只有不断的告诫自己:自己的角色、自己的职责、自己的目标,并且不断地努力前行,才能实现人生的个人价值并且同时实现对社会的价值。这才是有意义的人生。要实现这一切,关键就是站在商洛学院的这个人生舞台上,按照组织的纪律和要求,真正承担起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职责,完成政府的公共职能,即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贡献我们的力量。

汪玉琳(资产管理处处长):商洛学院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地,我与她已同呼吸共命运了32个春秋。30多年间,学校占地扩大了20多倍,固定资产增加了近100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增加了30多倍,校园也从泥泞荒坡变成了花海园林……作为学校发展的建设者和见证者,看到学校今天的繁荣与成就,我为之自豪,为之欣慰,为之感恩。自豪于我们这一代学院人艰苦奋斗用心血和汗水浇注起校园一砖一石,欣慰于我们用艰苦奋斗的精神和无私奉献的情怀共育得草木寄情桃李芬芳,感恩于个人前途与学校发展血脉相连共同成长。

今天,我们又将面临学校转型发展的新机遇,又将肩负起创新驱动发展建设一流应用型技术学院的新使命,为了让商洛学院这张金色名片闪闪发光,让这道风景线更靓更长,我们唯有老骥伏枥,担当岗责,倍加努力。

一是科学优化学校资源资产配置,实现校内资源的共享利用及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的共享共赢,充分挖掘有限资产在学校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和应用潜能;二是加快张村校区及其两个基地建设,配合相关部门建设好工程中心和相关实验实践基地,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三是紧紧抓住新建教学综合楼、两个公寓的建成和丹江校区建设机遇,对校内教学行政用房及师生生活用房资源进行布局调整,进一步明晰学校功能区和二级教学单位办学区,大力改善教学科研用房条件;四是促进资产管理信息化和现代化,提高服务育人的层次和水平;五是配合学校相关部门调研解决职工住房问题,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让职工共享学校发展成果。

邸友莹(化材学院教授):刘书记的讲话对学校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作了既形象生动又发人深省的阐述,意味深长,高屋建瓴,催人奋进。作为商洛学院的一份子,通过学习讲话,我深深地体会到:

一、商洛学院的发展应该和商洛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实际上两者是紧密联系和互相促进的。培养人才,包括学生的培养和教师自身的培养,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风得到改善,培养出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紧缺人才,是我们的重要任务。服务社会,就是要像刘校长报告中说的,致力于为商洛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这里边大有文章可做。

二、商洛学院是我们的共同家园,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坚强后盾。报告中提出要将商洛学院建成国内一流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这是学校的奋斗目标,也是每一位商洛学院人努力的方向。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认真钻研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自己的学术科研水平,多出国内一流的标志性科研教学成果,得到社会各界和学术同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三、报告中关于“我是谁?我是有组织的,组织是有纪律的”,以及“我为学校发展做了些什么?我有哪些成绩?我还能再做些什么?”,这些论述令人深思,鼓舞人进步。学校发展的好,大家才能好。学校不惜人力、物力、财力,为老师们的发展搭建桥梁,提供平台,尽最大努力帮助老师们提高业务素质,挖掘潜能。我们作为一线教师这一学校的主力军,肩负的职责是既教书又育人,更要为学校综合实力的提高尽心尽力,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这需要我们不断完善自我,迎接挑战,战胜各种困难,不断发展,顽强拼搏,不断创新。发展是硬道理,实力是真功夫。我们更具实力,学校才更具希望。

刘霞(文传学院教师):钟灵毓秀的商山洛水养育了我,不论离开多久、走多远,家乡情结始终牵引着我回到最适合自己的地方。三年前,当儿时的梦想照进现实,当我走上讲台的那一刻,喜悦之余更多的是责任。教书育人,责任重大,毁誉在兹,一个学生对于一个学校可能是万分之一,但是对于一个家庭却是百分之百。每当我站在讲台面对我的学生,我总感觉我看到的不只是他们,还有站在他们背后的父母,面对讲台,心怀敬畏,这份敬畏心理让我在奔跑中不断调整呼吸,努力寻找自己存在的价值。

“让更多的商洛学院人有尊严有风范地生活在商洛这片大地上!”这是“商洛学院梦”,也是我们每一个商洛学院人的“人生梦”。守护有尊严的生命,这份尊严来自何处?首先,来自学生、同事和学校。作为教师,能够得到学生的尊敬、同事的肯定、学校的鼓励,是对他所有辛勤付出莫大的褒奖。其次,来自家庭。我们是老师,也是妻子、丈夫,是女儿、儿子,也是母亲、父亲。有价值、有意义的活着,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是给他们最好的礼物。最后,来自社会。我们是商洛学院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学校的一份子,增强对商洛学院的归属感,我们是继承者;增强对商洛学院的认同感,我们是传播者;增强对商洛学院的自豪感,我们是捍卫者。走出去,我们是学校的形象大使,社会的尊重和赞扬是对我们最有尊严的评价。

让心灵回归宁静,才能找到最真实的自己,“我是谁?我还能做些什么?”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才能守护有尊严的生命。龙山晓日红,丹江柳色青,商洛学院是镶嵌于商洛大地上的一张金色名片,是飘扬在丹江河畔上空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张名片上有你,也有我,让我们一起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一起去看最美的风景。

蒋桃(经管学院信管1301班学生):看到刘建林书记这些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话语,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让我的学习动力倍增。简短的三段话却重于千钧,道出了商洛学院在商洛市的重要地位和巨大贡献,道出了每一位商洛学院人对共同家园依靠和热爱,道出了将我校建成国内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目标与动力源泉。作为一名商洛学院的学子,我感到骄傲。我很骄傲能来到这片净土求学,我很骄傲自己学校每一位老师都有着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精神,致力于我们的成长成才。

从2013年9月份入学至今,我有幸见证了学校的改革发展与变化的几件大事:二级学院的成立、开创校地校企合作新篇章、首开对外交流先河、新校区的华丽亮相、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新建综合教学大楼的开工……无论在“软件”上还是“硬件”上都有突破性的“升级”。

“商洛学院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为了让这张金色的名片更加闪耀,作为学生的我们都有义务为她的发展尽一份力,有责任维护她的尊严。学校的每一个变化,无不是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好地学习条件,而我们唯有更努力的学习才是对老师、对学校最大的回报。很多人在其它一本院校同学面前会显得尴尬,觉得说出自己是商洛学院学生没有面子,我认为是我们不自信。来到商院只是意味着我们起步晚,到达终点时结果未必是不一样的。只要我们坚持在奋斗的跑道上,我们精神上没有输,同样有“挺着腰杆说话”的权利。

最后,请学校相信我们每一位学子,我们也一定会尽力让商洛学院这张金色的名片飘得更远,变得更亮!

王佳(文传学院汉语1301班学生):作为商洛学院上万学子中的一员,当看到刘校长这一番振奋人心的话语时,我的内心充斥着无比激动的心情。

刚来到商洛学院时,我对它很陌生;当我在这里生活了三年时,我对它很依恋。三年时光,我见证了商洛学院——“镶嵌在商洛大地上的一张金色名片”,像慢慢打磨的珍珠一样,越来越闪耀,散发着无法遮掩的光芒,她是我的第二个家。

我相信来到商洛学院的学子都和我一样,终会爱上这颗丹江河畔的“明珠”。作为商洛学院的一份子,学校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有义务去爱护它、强大它。这就要求我们要秉承“博闻强志,正道直行”的校训,以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态度去完成每一次活动、每一次比赛、每一次考试;以实际行动去为它添荣耀、做贡献;以昂扬雄起的姿态去展现商洛学院莘莘学子的风貌。

目前我校构建以“思想库、创新源、人才泵”为核心的创新服务体系,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路线,促进我校立足商洛,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而这一系列措施都是为了实现提升我校综合实力,创建国内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我们要利用这个机会,齐心协力,创新思维,为我校的转型发展增砖添瓦,让这张名片更加璀璨。

(编辑/王霄飞 审核/鱼小强)

上一条:我校家属自治委员会成立
下一条:把论文写在商洛大地上——“根植地方行动计划”启动仪式代表发言
关闭窗口

分享到:0

陕西省商洛市北新街10号   邮政编码:726000

0914-2312156

版权所有 2017 商洛学院     陕ICP备17012126    陕公网安备611002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