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延安革命圣地红色资源的育人作用,创新“大思政课”实践育人模式,11月15日至16日,我校组织100名学子以行走的思政课堂为载体,赴革命圣地延安开展“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主题研学活动,在红色圣地感悟延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

11月14日下午,活动启动仪式在北新街校区图书馆一楼报告厅举行。校党委副书记王新军在启动仪式上为研学团授旗。校党委委员、教务处处长王怡作动员讲话,鼓励师生做延安精神的忠实传承者、自觉践行者和积极传播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武永耿介绍了行程安排与研学目标,提醒学生在研学途中遵守纪律、注意安全。学员代表、思政2502班学生霍美婷作表态发言,表达了通过研学进行“思想寻根”与“精神淬炼”的决心。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工作人员、带队教师及100名研学团成员共同参加启动仪式。
抵达延安后,师生学员们先后前往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枣园、凤凰山、鲁迅艺术文学院等革命旧址参观学习,集体观看了红色历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通过现场教学、实物观摩和情景体验,在历史现场追溯红色记忆,感悟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和使命。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泛黄的文献与珍贵的文物呈现了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让同学们受益匪浅。一名学生在采访中讲到,“来这里看到实物、听到现场讲解,历史就变得立体了,记忆也更深刻。”走进杨家岭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革命先辈工作生活的简陋窑洞生动诠释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内核。在凤凰山革命旧址,毛泽东同志撰写《实践论》《矛盾论》的艰苦环境,让“延安窑洞里有马列主义”的论断变得真切可感。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师生们深切感悟文艺工作战线的前辈们“以笔为枪”,用文字和旋律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故事。大型红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深情演绎了革命者守护希望火种的情境,演员们真挚的表演让现场师生动容落泪。
此次“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是一堂行走的、生动的、深刻的思政大课。它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历史与现实的对照,使红色基因可感、可知、可传承。师生们纷纷表示,必将把对延安精神的感悟转化为勤奋学习、矢志报国的实际行动。未来,我校将持续深入开展红色育人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在传承中坚定信仰,在奋斗中担当时代使命。
(文/王鹏举 赵靓颖 图/王鹏举 宋嘉敏 唐莹 邓土玲 赵一丹 郑伊禾 编辑/审核 王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