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苑要闻

当前位置: 学校首页  >  商苑要闻  >  正文

商洛学院师生观看阅兵反响热烈

发布时间:2025-09-03 点击数量:

9月3日上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大会和阅兵式在北京隆重举行,学校组织师生在校内多个场地集中收看大会盛况。庄严的阅兵场面令人热血沸腾,嘹亮的抗战歌声唤起历史记忆,师生反响热烈、心情激动,纷纷表示要将观看大会的激动心情转化为实际行动,在各自岗位上奋发有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宋秀方:这次阅兵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征程的首次阅兵,也是人民军队奋进建军百年的崭新亮相。当预警指挥机、歼击机、轰炸机、运输机等先进装备以雷霆之势驶过天安门广场时,深感国防实力的强大,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到由衷自豪。作为高校一名思政课教师,我要将阅兵所体现的精神和价值融入到实际教学中,让学生明白和平来之不易,要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和民族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人文学院学生 党月婷:这次阅兵不仅是对我国军事实力的一次综合展示,更是一堂生动的历史课、一堂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不仅展示了我们在国际上的军事实力,更凸显了纪念抗战胜利的主题。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首先我们要铭记历史,传承抗战精神。其次,我们要深耕专业,关注国家发展,扎实学好知识。最后,我们要从小事做起,践行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用理性与担当向世界传递中国维护和平的决心。

数计学院教师 程国:当习近平主席乘车沿着宽阔的长安街,依次检阅徒步方队和装备方队时,我深切感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坚定意志和对军队建设的高度重视。此次阅兵,实现了多个首次,部分陆海空基战略重器、高超精打、无人和反无人装备,是第一次对外展示,这不仅是对关键技术的突破宣言,更是抢占未来战争制高点的能力宣示。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我们要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课程思政、实践育人等多种形式,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激励广大青年深刻认识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

化材学院教师 王以寿:直播镜头里肃穆的会场、铿锵的受阅队伍,与先辈们山河破碎时挺身而出、以血肉筑防线的画面交织,让我满心震撼与崇敬。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教育为强国之基,科技为兴国之要”。革命战争时期,科研工作者于艰苦中钻研报国,如今这份“为国担当”的精神依旧滚烫。今后,我会将抗战精神融入教学科研,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不畏难、敢攻坚”的力量,既练扎实本领,又怀“为国铸材”志向,未来在化学化工领域发光发热,用专业能力为民族复兴添砖加瓦。

生物学院教师 李世玺:阅兵式上耳熟能详的抗战曲目再一次将思绪带回了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当卢沟桥的炮声震碎了校园的宁静,以西北联合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为代表的广大师生擎起了文化抗战的大旗。风声雨声犹在耳畔,时代在变,环境在变,不变的是科技报国的担当。新征程上,我们应从伟大的抗战精神中汲取勇气和智慧,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扎根秦岭,深耕远谋,服务地方,在商山洛水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科技报国的誓言。

电信学院教师 王振: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我心潮澎湃。作为一名电信学院的教师,我尤为关注阅兵过程中呈现出的科技力量。此次参阅武器装备均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其中首次亮相的新型装备占比超过40%,诸多无人和反无人装备、信息作战装备等“大国重器”集中展示,这背后离不开电子信息等产业的支撑和技术创新。这让我深感科技强军的重要性,也坚定了我在教学中夯实学生专业基础、激励他们投身关键技术研究的信念。伟大抗战精神与科研探索中所需的坚韧、勇气和奉献息息相通,我们将铭记历史,守护和平,以科技之力助力民族复兴。

建工学院学生 李宛颖:东风17、鹰击21等超高声速武器的展示让我的内心被深深地震撼,从抗联将士的“土枪土炮”到新时代军人的现代化装备,武器在更新,但中国军队守护和平的初心从未改变。作为一名大学生,九三阅兵对我来说是一次珍贵的爱国主义教育,它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主战场的历史贡献不容抹杀,我们捍卫和平的决心更是坚定不移。我要努力学习知识本领,继续传承与发扬伟大抗战精神,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融入自己的求学路中,砥砺奋进,追求卓越,让自己成长为担当有为新时代青年。

经管学院教师 黄荆晶:观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 周年大会时,我内心满是震撼与自豪。大会上展现的雄厚国力,正是党领导人民接续奋斗的成果;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更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撑。和平来之不易,吾辈更当自强!作为经管教育工作者,我深知责任重大。我将以抗战精神为指引,不断打磨课堂教学本领,提升教学质量;在教学服务中精益求精,协助学院完善应用型经管人才培养体系,让更多学生成长为懂经济、善管理的实干者,为地方经济发展、民族复兴伟业注入力量。

艺术学院教师 袁志正:收看大会直播,心潮澎湃,感慨万千。那段血与火的历史,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更是我们艺术创作与教育取之不尽的精神宝库。作为艺术学院的教育工作者,我深刻认识到,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内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念,对于塑造青年学子的价值观、激发艺术创作灵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未来的教学与创作中,我将引导学生在艺术实践中深植家国情怀,以抗战历史为生动教材,解读经典作品背后的精神价值,鼓励学生创作有筋骨、有温度的作品,用艺术讲述中国故事,培养有技艺、有底蕴、有担当的艺术人才。

健康管理学院教师 刘月:阅兵式上出现的抗战老兵们虽已年迈,但他们坚定的眼神令人动容,他们是历史的功臣,其英勇无畏的精神是我们宝贵的财富。作为高校学生工作者,肩负着培养青年学生的重任,应将阅兵中展现的抗战精神、爱国情怀融入学生日常教育工作中,教育学生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和平生活,同时要以身作则,传承和弘扬阅兵所体现的奋斗精神与担当意识,在工作中秉持严谨负责的态度,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育科学学院教师 梁丰:铁流滚滚,彰显捍卫和平的坚定意志;铁军铿锵,宣示听党指挥的如磐信念;警钟长鸣,昭告铭记历史、捍卫和平的钢铁决心。历史告诉我们,强国必须强军,育人更要育魂。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和商洛学院首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负责人,我将把观看阅兵式激发的爱国情、强国志融入课堂教学和支部建设工作,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和支部党员赓续抗战精神,厚植家国情怀,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贡献高校力量。